清晨7时不到,48岁的阜平退休职工陈建英早早走出家门,步行前往城厢小学参与“护苗”行动。“只要学校上课,我都在!”她,只是老区义警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。
警力有限,民力无穷。2021年8月,阜平县公安局在阜平镇成立“老区义警”平安志愿者协会,短短半年多时间便显现出强大生命力,目前已成立包括救援救护、信息采集、矛盾化解等专业化中队在内的7个义警中队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问题,同时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。
微光成炬,照亮阜平。如今,拥有3000多名义警的“老区义警”队伍,成为阜平平安建设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,更铸就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中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从“试一试”到“全覆盖”
基层警力不足是一个普遍性问题,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,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,解决逐渐增多的民间各类矛盾纠纷、信访隐患,打造平安和谐的治安环境,给公安机关提出了新的要求。阜平镇是阜平主城区,尤其是在校园安全方面,全镇多所中小学、幼儿园的人防压力巨大,难以做到警力全覆盖,发展基层力量迫在眉睫,找到一个好的带头人是最大的难题。
“刚开始找到我的时候,也没想那么多,我之前就一直在做这些热心的事,有个机会能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我很高兴。”,协会会长赵宝利说。
赵宝利是一名退休工人,喜欢运动、热心公益,在县委政法委及公安局找到他说了想法后,便萌生试一试的想法。2021年3月下旬,试点工作正式开始,短短时间内就招募了223名志愿者,结合警察蓝,着装统一为蓝色的马甲,进学校、社区开展治安宣传、反诈知识宣传等活动,每次活动老区义警都热情参与,报名人数远超活动所需人数,警情明显下降,治安状况明显好转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群众的一致好评,“蓝马甲”不仅走在了街头巷尾,更走进了群众心中。
首战告捷,让大家欣喜不已,同时也坚定了“好好走下去”的信心。也得到了县委、县政府的关注重视,广泛推广工作正式启动,制度化、规范化措施相应研究出台。
义警,不只在于“义”,更在于“警”。为推进义警队伍规范化建设,阜平县公安局专门派出骨干力量,开展护校安园、矛盾调解等业务培训,有效提高了队伍的硬件水平、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。
从“候补队”到“生力军”
6月20日,正在阜东新区怡居家园遛弯的老区义警志愿者赵云龙听到小区内64岁老人高香平于下午2点走失直至现在未回,主动上前了解详细情况并安抚老人子女,第一时间向怡居家园党支部书记赵金保报告情况,同时召集小区内其他“蓝马甲”志愿者进行全力搜寻,经过大家不懈努力,走失老人于当晚10点30分被平安送回家中。3月3日上午,照旺台村和大道村两个村的村民都因为邻里地界问题产生了纠纷,村里志愿服务队伍“蓝马甲”闻讯,及时赶到现场,经过耐心劝解,最后成功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,并达成了友好协议。…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一年来,老区义警从零起步,已发展到现在的13个乡镇,触角从阜平镇行动延伸到全县各个领域。老区义警充分发挥群众优势,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、法治宣传、夜间巡逻和信息搜集等活动,将矛盾纠纷化解的关口前移,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在早、化解在小。 截止目前我县警情下降132.7%,阜平公安治安大队大队长感叹道这一成绩来之不易,老区义警功不可没。
从“一束光”到“满天星”
6月13日上午11时,老区义警志愿者协会安防中队队长顾文娟身着制服,来到城厢小学门口,开始新一周的“护苗”行动。在她的引导下,小朋友们在校门外排好队,有序地过马路、回家。“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,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。”顾文娟开心地说。
“爱人说我加入协会后,不管是性格脾气还是做事风格,像是变了一个人。”顾文娟笑着说,去年刚加入时,她和队员一起上街对商户进行反诈骗宣传,碰到熟人询问,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。现在,他穿着义警制服去“护苗”、宣传、巡逻等,每天风雨无阻,内心充满了自豪感,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先后有十多名居民加入了协会。如今在阜平县,众多普通居民、党员干部纷纷加入义警协会,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温暖更多人。
“让老区精神细化于心,让服务为民细化于事,让警民联动细化于行”,这是对老区义警志愿者的总结,也是阜平县公安局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最大的体会,老区义警志愿者搭建起了一座政府与基层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通过这座桥,党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更有效的传递,同时基层的社情民意也及时有效的反馈到了各级政府部门,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,努力实现了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的目标。老区义警志愿者队伍发扬志愿精神,在不断发展壮大中,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红色老区各个角落,为推进阜平乡村振兴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,成为阜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可或缺的力量。今后,老区义警志愿者不仅要将“蓝马甲”穿在身上,更要将志愿精神印在阜平人民心里,坚守初心,坚守老区精神、脱贫攻坚精神,警民携手守护一方平安、促进一方和谐、服务一方发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