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阜平县位于太行深山区,曾因属“燕山、太行山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广受关注。近两年,阜平县公安机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社会治理,总结形成了以“老区义警”治安志愿者服务组织为主体的警民共建“平安阜平”新模式,约2600名身份不同、专技有别,身着“蓝马甲”的治安志愿者们架构起了一张细密广布的社会治安网,为创建平安社会,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。
一是适应形势,组建队伍,夯实群防群治力量支撑。阜平县于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序列。脱贫攻坚过程中,该县有17714户53748人由原来深山自然村住进了新楼房、新小区。城乡居民从分散居住到人员集中,原有的治理模式随之消解。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、新环境,阜平县公安局通过外出取经学习、深入乡村社区调研走访,推进形成群防群治机制环境,引导整合群防群治有生力量。
8月26日,经过5个多月的助力平安社会建设实践和队伍管理探索总结,阜平县“老区义警”协会完成注册,挂牌运行。该协会是在阜平县公安局指导监督管理下,以开展各类治安巡防和公益服务、公益援助为职能的志愿者义警组织。为全力落实河北省公安机关“燕赵—利剑铸盾2021”专项行动要求,汇聚打击战线,维稳战线,防控战线等方面社会力量,阜平县组建起“老区义警”协会,向全县发出招募令,吸纳到包括热心公益的乡村治保干部、党员、退役军人、教育卫健系统职工等在内的治安志愿者队伍,协会为志愿者统一配备了蓝色的马甲,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“蓝马甲”。这支队伍目前已发展到2600多人,遍及阜平各社区、各乡村和各专业领域。
二是加强培训,精细管理,有的放矢共创平安环境。9月16日,阜平县“老区义警”协会会议室内,阜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郄二链正在为协会里的应急中队、网格中队,宣防中队队员们讲解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。定期采取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培训,对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履职中的专业培训,系统学习保密规定、《刑法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法律法规和基础信息采集、人口管理等基本工作技能。邀请公安局、消防大队、“蓝天救援队”“帮大哥”等领导机关和专技人员讲解消防安全、抢险救援、矛盾纠纷调解等专业知识,不断提高志愿者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。
阜平县公安局设立了公安警网中心,研发了“蓝马甲”队伍管理软件小程序,设立注册审核、任务发布、通知公告、义警圈等模块,精准收集群众需求,侧重下发通知提示,“蓝马甲”志愿者根据自身时间和所处地点选择参加任务,确保了活动开展的快捷化、集约化、精准化。志愿者协会设立志愿服务加分扣分评价细则,对志愿者表现进行直观评价。考评结果做为人员定岗,典型评选表彰依据。
从今年3月份开始,阜平县公安局共组织“义警志愿者”培训13次,培训人员910人次,涌现出了国家级、省级行业先进志愿者个人3人。
三是因才定岗,试点推广,效能为先密织安网格。今年44岁的顾彦东,一直从事高速事故救援工作,应急救援经验丰富,“老区义警”协会安排他为应急中队中队长,先后出色完成了阜平县吴王口乡寿长寺、大台乡神仙山旅友迷路走失应急救援和多起失聪人员失联寻找工作。为精准解决问题,将才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,阜平县公安局根据志愿者的专业专长,将“蓝马甲”志愿者赋予不同的服务职能,设定了纠纷调解员、基础信息采集员、法律政策宣传员、应急联动管理员等八类不同岗位。
阜平县公安局以阜平镇为试点,招募“老区义警”,探索形成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精细组织。6月16日以来,阜平县公安局先后在阜平镇、王林口镇、阜东新区、龙泉关镇、城南庄镇举行“蓝马甲”志愿者上岗暨警民大巡防启动仪式,治安志愿者参与平安社会建设向全县稳步推广。
“我们积极引导组织好‘蓝马甲’志愿者队伍,使其在平安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努力实现矛盾及时化解、平安随时保障、服务就在身边的目标。”阜平县政府副县长,公安局局长葛江涛介绍,今年以来,阜平县“蓝马甲”志愿者共开展打击“黄赌毒”法律宣传130余次、疫情防控宣传1200余人次,志愿者们利用熟悉社情村情民情的优势,先后收集提供治安信息800余条,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80余起,制止纠正不良行为1950余起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237次,共到群众表扬信和致谢锦旗76件次。“蓝马甲”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普法宣传、治安防范、疫情防控、应急抢险等平安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成为街头巷尾靓丽的风景线。